前言 Ⅶ
引言 Ⅷ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
3.1 术语和定义 3
3.2 缩略语 10
3.3 安装行规的约定 12
4 安装设计 12
4.1 概述 12
4.2 设计要求 14
4.3 网络能力 16
4.4 布线部件的选择和使用 20
4.5 布线设计文档 37
4.6 布线设计规范的验证 37
5 安装实现 38
5.1 通用要求 38
5.2 线缆安装 38
5.3 连接器安装 44
5.4 终端电阻安装 44
5.5 设备安装 45
5.6 编码和标记 45
5.7 装置、设备和屏蔽布线的接地和等电位连接 45
5.8 实现的布线的文档 49
6 安装验证及安装验收测试 49
6.1 概述 49
6.2 安装验证 49
6.3 安装验收测试 53
7 安装管理 57
7.1 概述 57
7.2 管理适用的领域 57
7.3 管理系统的基本原则 57
7.4 工作规程 57
7.5 设备位置标记 58
7.6 部件布线标记 58
7.7 文档 59
7.8 管理的特定要求 59
8 安装维护和安装故障检测 59
8.1 概述 59
8.2 维护 60
8.3 故障检测 61
8.4 维护和故障检测的特殊要求 6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工业环境综合布线的介绍 66
附录B(资料性附录) MICE描述法 67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网络拓扑 74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连接器表 76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考虑电磁干扰的供电网-TN-C和TN-S方法 82
附录F(资料性附录) mm2 到AWG的转换表 84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已安装布线的验证检查表 85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连接器/线缆引脚连接 89
附录I(资料性附录) 端接线缆终端的指南 93
附录J(资料性附录) 关于双卡套接头连接性能与通道中有4个以上连接的通道性能的建议 99
附录K (资料性附录) 现场总线数据传输测试 100
附录L (资料性附录) 通信网络安装工作责任 103
附录M (资料性附录) 通信行规的商标 104
附录N (资料性附录) 确认测量 105
参考文献 110
图1 工业网络安装生命周期 Ⅸ
图2 标准间关系 Ⅹ
图3 连到自动化岛的综合布线结构 12
图4 连接到综合布线元件的自动化岛布线 12
图5 自动化岛 13
图6 自动化岛网络外部连接 13
图7 如何满足环境条件 15
图8 隔离、分离和改进方法的组合 16
图9 无源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 17
图10 有源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 17
图11 基本拓扑结构的组合的示例 17
图12 基本参考实现模型 25
图13 增强的参考实现模型 26
图14 接地和等电位连接系统的选择 30
图15 在网状等电位配置下等电位连接和接地的配线 32
图16 星型接地配置下的接地配线 33
图17 现场设备直接接地的原理图 33
图18 现场设备通过并联RC电路接地的原理图 34
图19 插入边缘保护 39
图20 使用开卷装置并避免成环 39
图21 避免扭曲 40
图22 保持最小弯曲半径 40
图23 不单独拉拽导线 40
图24 使用具有大(宽)表面的线缆夹 41
图25 具有弯曲保护的线缆密封套 41
图26 螺旋管 41
图27 隔离的线缆管路 43
图28 机电地和等电位连接的表面处理 46
图29 在可移动金属管路内使用软搭接线 46
图30 隔离母线示例 47
图31 DIN 轨道安装的绝缘体示例 47
图32 并联RC屏蔽接地 47
图33 直接屏蔽接地 48
图34 屏蔽应用示例 48
图35 屏蔽接地的派生接法示例1 48
图36 屏蔽接地的派生接法示例2 49
图37 安装验证过程 50
图38 接地连接测试 50
图39 2个8路GB/T15157.7连接器与4路IEC60603系列到IEC81076-2-101连接器引脚
和线对分配 52
图40 2对8路模块式连接器 53
图41 换位线对、劈分线对和反向线对 53
图42 确认过程 54
图43 通道示意图 55
图44 永久链路示意图 55
图45 通信网络维护 61
图46 故障检测规程 64
图47 无需特殊工具的故障检测 65
图B.1 MICE分类 67
图B.2 工厂内MICE区域的示例 67
图B.3 改进、隔离和分离 68
图B.4 调节示例1 68
图B.5 调节措施示例2 _______69
图B.6 常见工业设备电磁干扰的频率范围 69
图B.7 分离距离与EFT值之间的关系示例 71
图E.1 四线制供电网(TN-C) 82
图E.2 五线制供电网(TN-S) 83
图H.1 带D编码M12-4连接器的直通线束 89
图H.2 带D编码M12-4连接器的交叉线束 89
图H.3 带8路模块式连接器的直通线束 90
图H.4 带8路模块式连接器的交叉线 91
图H.5 M12-4到8路模块式连接器的转换 91
图H.6 M12-4到8路模块式连接器的交叉线 92
图I.1 剥离线缆护套 93
图I.2 类型A 线缆制备示例 94
图I.3 8路模块式插头 94
图I.4 将线缆插入连接器内 94
图I.5 压接连接器 95
图I.6 类型A 线缆制备示例 95
图I.7 连接器部件 96
图I.8 线缆制备 96
图I.9 线缆上的连接器线缆密封套、螺母和外壳 96
图I.10 导线制备 96
图I.11 护套移除 97
图I.12 屏蔽层处理 97
图I.13 导线制备 97
图I.14 连接器中的导线安装 97
图I.15 连接器的装配 98
图I.16 最终装配 98
图N.1 导线与导线间的回路电阻测量 105
图N.2 导线1与屏蔽间的回路电阻测量 106
图N.3 导线2与屏蔽间的回路电阻测量 106
图N.4 用于检测导线短路的电阻测量 106
图N.5 导线1与导线2之间的电阻测量 106
图N.6 线缆DCR的确认 107
图N.7 线缆开路或短路的结论 108
图N.8 确定正确的线缆终端电阻值 109
表1 基于非以太网的对称线缆布线的基本网络特性 18
表2 基于以太网的对称线缆布线的基本网络特性 19
表3 光纤布线的网络特性 19
表4 铜缆的相关信息:固定线缆 21
表5 铜缆的相关信息:软线 21
表6 光缆的相关信息 22
表7 基于以太网CP的对称线缆布线用连接器 24
表8 基于非以太网CP的铜缆布线所用连接器 24
表9 光纤连接硬件 24
表10 基本参考实现公式 25
表11 增强的参考实现公式 26
表12 工作温度超过20℃的修正因子 27
表13 等电位和接地导线尺寸和长度 30
表14 搭接线横截面 31
表15 搭接板表面防护 31
表16 线缆电路类型和最小距离 36
表17 对称线缆参数 38
表18 硅光缆参数 38
表19 POF光缆参数 39
表20 硬包层硅光缆 39
表21 对称线缆布线网络中的典型问题 62
表22 光纤布线网络中的典型问题 63
表B.1 目标MICE区域的示例1 68
表B.2 目标MICE区域的示例2 69
表B.3 电磁干扰生成设备和E分类的关系 70
表B.4 每个干扰设备的耦合机理 70
表B.5 MICE定义 71
表D.1 连接器表中使用的颜色代码的约定 76
表D.2 连接器表 77
表F.1 常用导线规格的近似转换表 84
表G.1 铜缆布线验证检查表 85
表G.2 接地和搭接测量检查表 86
表G.3 用于检查表G.1和表G.2的签名 87
表G.4 用于专门检查基于非以太网CP的检查表 87
表G.5 用于检查表G.4的签名 87
表G.6 光纤布线验证检查表 88
表G.7 用于检查表G.6的签名 88
表H.1 D编码M12-4引脚/线对分配 89
表H.2 M12到M12交叉线引脚/线对分配 90
表H.3 8路模块式连接器引脚/线对分配 90
表H.4 8路模块式交叉线引脚/线对分配 91
表H.5 连接引脚分配 91
表H.6 M12到8路模块式交叉线引脚/线对分配 92
表J.1 通道中有4个以上连接时的传输要求 99
表M.1 CPF和CP的商标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