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监测方案设计2
4.1 监测站位布设2
4.1.1 布设原则2
4.1.2 布设方法2
4.1.3 采样层次及类型2
4.2 监测内容2
4.3 监测频率4
4.3.1 岸线、沙丘位置监测和社会调查4
4.3.2 生态环境监测4
4.3.3 植被5
4.3.4 野生动物5
4.3.5 其他规定5
5 样品采集、处理与分析5
5.1 通则5
5.2 统一要求5
6 质量控制与保证5
6.1 样品采集、处理与分析5
6.1.1 通则5
6.1.2 特别要求6
6.2 能力保证6
6.2.1 监测基本条件6
6.2.2 仪器设备检定6
6.2.3 监测人员素质6
7 滨海湿地生态环境现状与趋势评价6
7.1 海水质量、沉积物质量和生物质量评价6
7.1.1 评价参数6
7.1.2 评价标准6
7.1.3 评价方法6
7.1.4 评价结果的判断7
7.2 有机污染评价7
7.2.1 评价方法---有机污染评价指数(犃)法7
7.2.2 评价结果判断7
7.3 富营养化评价8
7.4 滨海湿地面积退化评价8
7.4.1 评价方法8
7.4.2 评价结果判断8
7.5 人类活动影响评价8
7.5.1 污染压力评价8
7.5.2 养殖压力评价8
7.5.3 捕捞压力评价8
7.6 物种多样性评价9
7.6.1 评价方法9
7.6.2 评价结果判断9
7.7 群落演替评价9
7.7.1 评价方法9
7.7.2 评价结果判断9
7.8 植被现状与趋势评价9
7.9 野生动物现状评价9
8 监测报告10
8.1 文本格式10
8.1.1 文本规格10
8.1.2 封面格式10
8.1.3 封里-内容10
8.2 监测报告章节内容1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岸线、沙丘位置监测方法12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植被监测方法13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野生动物监测方法19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文昌鱼年龄结构监测方法24